近日,我院马小红博士在近红外发光超原子团簇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以“Near-infrared luminescence AgPd alloy superatomic clusters”为题,在《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上发表。这项研究开展了一种合金化策略制备新型双金属纳米团簇,[Ag14Pd(PFBT)6(TPP)8](TPP)(缩写为Ag14Pd;TPP:三苯基膦;PFB:五氟苯硫酚)。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电喷雾电离质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Ag12Pd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Ag14Pd具有标准的二十面体Ag12Pd金属内核,在二十面体相对的两端被两个Ag(PFBT)3封端,形成具有1S21P6特征的闭壳层超原子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该团簇在溶液和固体状态下均表现出强的近红外发光,在固态下的量子产率高达15%,这在金属纳米簇中是罕见的。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Ag14Pd的光学性质和电子结构进行了全面研究。此外,由于其强的发光和优异的光稳定性,Ag14Pd簇显示出作为近红外油墨用于不同模型的3D打印的巨大潜力。本工作拓展了近红外发光超原子团簇的应用范围,为团簇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马小红博士(第一作者),洛阳师范学院秦建华教授(通讯作者)和河南理工大学董喜燕教授(通讯作者)共同参与设计和推动了该工作的开展。信阳师范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4QI02655A
(化学化工学院 唐林供稿 曹新华审稿 曲剧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