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珍珠岩形成于中生代晚期火山活动,属于流纹质火山玻璃岩。探明储量约1亿吨,分布于克什克腾旗和巴林右旗。矿体常与银、铜等金属矿及萤石矿伴生,形成复合型矿化带。矿体呈透镜状,厚度2-8米,埋藏深度普遍小于50米,露天开采占比较高。矿石化学组成特殊:SiO₂含量68-72%,Al2O311-13%、Fe₂O₃ 1.5-2.2%,含微量银(0.5-1.5g/t)、萤石(CaF₂ 0.5-2.0%),膨胀倍数6-12倍。扫描电镜显示萤石微晶(粒径1-5μm)分布于珍珠岩基质中,经浮选提纯后白度提升至75%,耐火度达1300 ℃。
该矿区与金属矿、萤石的共生特性支持多矿种联合开发,提升经济效益。同时,高硅含量与致密结构使其在耐火材料领域具有替代部分焦宝石的潜力。萤石共生特性使其在制备氟化钙基防火涂料时,阻燃性能提升30%。但矿体中Fe₂O₃含量偏高,高端应用需酸洗提纯,增加额外成本。天然膨胀倍数偏低,需通过改性工艺(如钠化处理)提升至10倍以上。
